一、科學發展觀是企業的歷史責任
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全體人民參與的宏偉戰略性系統工程。它不僅是一個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向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實踐問題。這一偉大工程要靠全體人民長期艱苦努力實踐來完成。既然是億萬人民圍繞同一目標的長期社會實踐,就要有持之以恒、不斷改進、系統全面、有力有效的保證才行。這種保證既要有理論意識上的保證,取得社會最廣的泛共識,又要有組織保證與科學技術的保證,更要有規范、系統、不斷完善、可行可靠的制度保證和有效的創新管理的保證。從某種意義上說制度保證與創新管理的保證更具有根本性。
企業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責任承擔者。一方面企業是社會生產力推動者,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社會發展的基礎,企業精神、企業文化是民族精神與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企業運營涉及、牽動并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影響著國家、民族的生存發展與社會進步,有正面影響,也會有負面影響。企業對社會的這種影響要求企業必須要承擔相應的社會進步與發展的責任。
企業是社會的產物,社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依據和環境。一方面,企業從社會獲取各種資源創造財富,為社會提供產品與服務,同時獲取自身收益;另一方面,企業在其生存發展期間與社會、與利益相關者(投資人、債務債權人、供應商、客戶、合作者、員工、社區、政府等)之間,持續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存在著對各方生存發展無可回避的相互影響。鐵路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它的一舉一動,對社會、經濟與環境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鐵路企業既要承擔自身健康、持續發展的責任,又要承擔建設和諧社會,與社會及利益相關者共同健康、持續、協調發展的責任。鐵路作為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火車頭”企業,理所當然地要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中堅與排頭兵,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賦予它的歷史責任。
二、轉變管理方式實施管理創新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創造條件
轉變管理方式實施管理創新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首要條件。我們正處在急劇變革的時代,我國鐵路企業仍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鐵路企業市場發育尚不完備,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系與管理方式尚未完全建立起來。但我們必須應對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化及由此而帶來的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這是一個矛盾與問題的多發期。市場經濟要求以市場作為配置資源的主體,利益主體多元化了,經濟活了,如何保證公平、有序、高效?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多方利益相關者,企業應如何治理,采取什么管理方式,既保證企業持續高效運行又獲得和諧發展?實踐證明,從根本上改變管理方式,實施管理創新,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系與管理方式,是改變現狀尋求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
轉變管理方式實施管理創新要從兩個層面進行,首先是政府層面,要解決立法、監管與協調,改變行政方式的鐵路企業管理制度,建立系統完整的調控市場、社會、企業及利益相關方行為的法律、法規、條例、標準、程序,建立定位準確、權責清晰、權威高效的政府統一監管機構。企業層面要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建立保證企業利益相關方權益的治理結構;按照市場與價值鏈要求進行企業結構重組流程再造;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加強基層建設,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提高素質與能力,實行自主管理;在廣泛吸收學習世界先進管理理論與管理經驗的同時,認真總結我國鐵路企業的管理經驗,認真解決當代鐵路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管理問題,特別是一些重大管理問題,以建立當代鐵路企業創新管理體系和管理方式,推進鐵路企業持續有效較快協調發展,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作出貢獻。
三、堅持以人為本構建新的管理理念
1、以人本理念為基石,調整企業管理的價值取向。
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也是我們在企業管理中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和重要原則。樹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是企業取得成功的哲學精髓,也是塑造企業文化和企業形象的精華和內核。以人為本的企業價值取向應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牢固樹立誠信的價值觀。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競爭經濟,也是法治經濟。誠信是立業之本,是發展之基。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牢固樹立誠信意識,并使之成為企業基本價值體系的元素之一,使企業具有良好的社會公眾形象,為企業的全面發展和長足發展,提供不竭的源動力。
第二、樹立公眾責任意識的價值觀。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的發展,當然首先是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但是,任何商品當進入消費和流通領域時,都會產生兩個效益,企業要有對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要力爭創造正面效益,最大限度地減少、避免負面效益,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第三、樹立群體和諧的價值觀。企業要從傳統的整體本位、個人本位的思想向集體協調、多方互動、團隊合作、民主管理的群體和諧觀轉變,培養一種融企業發展與個人進步為和諧一體的價值觀,以達到企業與個人的和諧統一、全面發展。
第四、樹立經營成果共享的價值觀。在企業經營成果的分配機制上,要堅持在企業發展的同時,讓職工切實得到實惠,正確處理“鍋”和“碗”的關系。在職工分享經營成果時,對初次分配要堅持效率優先的原則,對再次分配要體現兼顧公平的原則,以達到分配上的和諧與平衡。
2、重視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因素
在企業管理中,在構成企業生產力的諸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而人的要素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含有巨大的內能,一旦這種能量釋放出來,企業活力將得到極大的增強。企業要高度重視企業管理中人的因素,確立以人為主體的管理原則。在一定條件下,企業的毅力、體力、速力是相對穩定的參數,而企業人的智力卻是一個變化范圍相當大的變量。所以,企業活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管理者對企業智力的開發;企業智力開發得越充分,企業活力就大。具體來說,要堅持以人為本,讓職工在企業中得到全面發展,應該重視如下工作:
第一,知識的獲得權、決策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在我們的社會中人人都是國家的主人,為了充分調動他們的潛能首先要將必要的管理知識,傳授給每一位企業的員工,使其都有受教育、受培訓的權利,企業的負責人也必須懂得對每一位員工進行文化、業務教育是企業應盡的義務,而不是對員工的恩惠,因此企業的教育培訓計劃應當是企業發展計劃的組成部分。
企業決策要有足夠的透明度,而要做到這點必須加快和暢通企業的信息流,那種過去年代把普通員工視作阿斗,讓他們只有執行決策的份,而無知情的權利早已過時,員工參與決策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企業的治理法規中應當有所規定。
第二,為員工搭建充分展示其聰明智慧的舞臺,提供員工為企業管理獻出能力的渠道
隨著鐵路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鐵路企業的勞動過程更多地不是體力勞動了,自動裝置、控制設備、計算機大量應用于各領域的技術和管理之中,每個崗位的工作人員可以更多地發揮自己的智力潛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企業管理的理念和具體的管理設計應當為發揮員工的智慧提供廣闊的平臺和人機對話的條件。在我國企業發展史上曾經較長時間發揮作用的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小發明、小創造都曾為提高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發揮過作用,在西方經典的經濟理論和一些實業家們的實踐中也都占有一席之地,今天我們提出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就要為他們提供這樣的條件。
3、重視團隊的作用
鐵路企業是典型的大聯動機產業,因而發揮團隊的作用更顯突出。發揮團隊的作用是我國鐵路企業管理的歷史經驗總結,在當前要進一步發展團隊作用,我認為應當抓好以下幾件事:
第一,重視企業發展戰略,確立企業文化,它們的高度融合就成為企業管理的靈魂,企業文化是一種內在的東西,而企業發展戰略是企業內部各要素整合的綱領。它們的結合是發揮團隊精神的支柱和鮮明的旗幟,沒有這樣的支柱和旗幟,就不足以凝聚員工,就不能形成合力。
第二,企業組織扁平化。隨著信息源的開發和信息源的擴充以及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過去那種金字塔式的決策——指揮系統,已經顯現出其效率低,保守的缺陷,F在不論各級領導甚至普通的員工在信息的獲得上有了很大的共同平臺,誰也不比誰占先,當然,隨著企業內部管理信息上網這種平等性更加明顯,于是企業組織扁平化就可提上議事日程。
第三,加強車間班組建設,提高他們的綜合單獨作業能力是搞好企業管理的基本功,不論是運輸組織,還是維修班組,大量的作業是落實到車間班組的,車間班組是企業管理的細胞,運行管理、工程管理、工藝管理是如此,安全管理也是如此。
4、用人本主義理論和實踐指導企業安全管理
人的生命是最為寶貴的。企業應把重視人的生命視作安全管理的第一需要。用人本主義理論和實踐指導企業安全管理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我們共同探討,我們認為可以從安全管理的具體工作的人本屬性上去加深認識,不斷實踐。
第一、要實行人身傷亡事故的零指標管理
盡管在實際工作中人身傷亡事故是難以避免的,而作為企業安全管理的目標仍應確立人身傷亡事故的零指標管理,這是企業管理體現人文關懷的一種追求。要做到傷亡零指標,就必須跟隨一系列的技術組織措施,分析威脅零指標實現的薄弱環節,提出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
第二、建立新的事故統計評價體系,放松對事故責任者的懲治代之以提煉規律,完善制度,重視激發員工內在活力,使安全措施的落實處于主動之中。新的事故統計評價要著眼于對重大的傾向性的多發事故的探究,對事故進行分類統計分析,新的統計分析體系要突出員工通過事故的統計分析啟發心靈感悟,是一種全員參與的分析方法,對于一個企業一年中的發生的各類事故,要求不只是專業管理部門的要做統計分析,要求大部分班組長都要帶領班組員工進行分析,建立分析模型可以不設任何框框,讓員工盡情發揮,使統計分析成為一種員工自我教育、啟發心智的過程。
第三、提高安全防范的科技含量,發揮員工在技術進步中的作用,要相信大量的事故是可以通過提高科技含量加以防范的,因而企業安全管理一個重要的分支就是針對事故易發環節制訂用科技手段來防范的計劃,這是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物質基礎。
淄博付山鐵路貨運有限公司
|